“我负责战略资源整合。”李阳打断她,点开新的ppt,“接下来三个月,我要完成三件事:拿下[行业龙头企业]的战略合作,引进国家级实验室的技术背书,说服银行重启授信。”他的目光扫过众人,“公司现在需要的不是集权,而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”
然而,放权带来的阵痛比想象中更剧烈。一周后,研发部突然提出追加2000万预算,理由是“智能算法遇到技术瓶颈”。李阳盯着申请报告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。若是以往,他会立刻召集团队开会,逐行审查预算明细;但现在,他只是批复:“按林总意见办理。”
这个决定在公司内部引发震动。老员工私下议论:“李总是不是失势了?”“听说董事会都在接触猎头......”这些话传到李阳耳中时,他正在飞往深圳的航班上。舷窗外,云海翻涌,他打开笔记本,反复推演与[行业龙头企业]的合作方案——这是他扭转局面的关键筹码。
谈判桌上,对方高管似笑非笑:“李总,你们现在的财务状况......”李阳不慌不忙打开平板电脑,展示与高校实验室联合研发的专利技术,“这是我们的独家优势。更重要的是,”他调出市场调研数据,“母婴电商平台的用户正在向智能制造导流,我们能为贵公司打开家庭消费新场景。”
整整三天的拉锯战,当双方终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,李阳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。他顾不上休息,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银行。在会议室里,他将合作协议摔在桌上:“现在,我们有了订单、技术和背书,贵行是否愿意重新评估我们的授信?”
与此同时,公司内部的改革也在艰难推进。林薇推行的“敏捷开发”模式遭到老员工抵制,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矛盾频发。李阳没有直接干预,而是组织高管团建。篝火晚会上,他亲自烤肉分发给众人,笑着说:“我现在是‘甩手掌柜’,有问题找林总。但大家记住,无论谁负责,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。”
深夜的办公室,李阳看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股价——在战略合作消息公布后,股价终于止跌回升。手机震动,是王董发来的消息:“小李,董事会决定再给你三个月时间。”他望向窗外璀璨的城市灯火,想起创业初期睡在办公室沙发上的日子。这场信任危机,不过是转型路上又一道必须翻越的山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