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仅如此,熊儿还积极地组织起周围的群众,号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,共同应对这场灾难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,大家纷纷响应他的号召,齐心协力,共同投入到抗灾救灾的工作中。
他们一起挖掘河道,修筑堤坝,努力引导洪水顺利排泄。在这个过程中,熊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导才能,合理安排每个人的工作,确保工程能够高效地进行。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,河道终于被疏通了,洪水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。
为了让这条河能够更好地造福当地百姓,熊儿还带领大家对河道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和修缮。他们清除了河道中的淤泥和杂物,拓宽了河道,加固了堤坝,使得这条曾经的害河变成了一条有益的河流。从此以后,这条河在雨季时能够顺利地排泄洪水,避免了洪水泛滥给人们带来的灾难;而在旱季时,又可以利用河水来灌溉农田,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
为了方便人们出行,熊儿又在南城门(也就是现在的南大街与城南路交会处)外的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桥。这座石桥的建成,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,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往来于河两岸,而且也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美丽风景线,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。
为了铭记熊儿的功德,人们决定将这座桥命名为熊儿桥,而这条河也因为这座桥而得名,被称为熊儿河。然而,由于“儿”和“耳”的读音相近,后来熊儿河也一度被人们称作“熊耳河”。
至于熊儿河桥是否真的是在明代建造的,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资料可以证明。不过,可以确定的是,这座桥是郑州现存时间最早的石桥,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,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