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老黄看管着篝火,却还有大奎在一旁。
汤和见到大奎满面精神的坐在那里,不由笑问道“小兄弟为何不休息?”大奎并不言语。汤和知其心意,探手入怀拿出一小块银子道“这是一两银子,权当柴钱。小兄弟收下吧”
ps:元朝币制皆以纸币,严禁使用金银。但元朝廷为盘剥百姓泛滥发行纸币,使得物价上涨。民间为求生计私下仍以金银铜钱为货币。百文一串,十串一贯,一贯一两银,十贯一两金)
大奎一见银子,激动地嘴都直哆嗦“不,不,不,这太多了。”要知道,平日里大奎去打一担柴顶多能卖三十几文,这一两银子既是一千文!大奎如何敢收?
汤和一笑置之,伸手将银子塞到大奎手中。大奎拿着银子心里觉得这位汤大哥人真好,不由笑道“你人真好,明天俺打了柴还卖给你!”汤和闻言哈哈大笑,一旁的老黄也笑了。大奎见他们都笑有些莫名其妙,挠挠头问道“你们笑什么?”
老黄笑道“你这小子还真是实在,今日我们是偶遇。明日大家便各奔东西了,你却到哪里找这位汤将军?”
大奎呵呵傻笑也不以为意,转头看向汤和竟主动问道“你是大将军?”
汤和觉得有趣,就道“是啊!”
“那你一定带了很多兵?”大奎十分好奇的问道,汤和只是微笑不语。
大奎见汤和不答,又问“汤大哥今年多大?俺今年十六了。”
汤和笑道“我刚好比你大十岁。”
大奎闻言低头扳着指头算了算,不由一惊“哇,你二十六岁就做将军了?俺村的二伯都四十岁了还在家杀猪咧。”
老黄笑着接言道“傻小子,人和人怎么能比啊!汤将军像你这么大就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秀才了,后来弃文习武从了军,现在可是大将军。”
大奎瞪大眼睛不信的看着汤和问“你还做过秀才啊?”在大奎眼里,秀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。在村里,谁家要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信或者逢到年关写副门上的对子,那都要找识文断字的先生,而村里的那个先生却连秀才都不是。
汤和笑着点点头,大奎又问“你的武功一定很厉害喽?”
汤和笑道“厉害算不上,但遇到歹人用来自保却是够了。”汤和一顿问大奎“你会写字吗?”
大奎不由难为情的挠头道“俺家里穷,上不起私塾。不过俺会砍柴,还会套兔子哪!俺跟你说啊,这套兔子可有讲究!要会看兔子的脚印,还要会找兔子窝……。”大奎口沫横飞的开始跟汤和讲自己套兔子的本领,虽是言语粗鄙但也讲的绘声绘色。
汤和只是微笑不语,默默看着大奎在那里讲套兔子,心里觉得大奎傻里傻气的倒也有几分童趣。
等到大奎讲完,老黄笑道“看不出你小子还有这么大的本事啊?呵呵。”
大奎得意的道“那自然,俺可不是吹牛的!”
汤和接言劝道“你应该找个先生教你读书写字啊,像你这样整日砍柴种地终究不是出路。”
大奎嘿嘿笑着道“俺不学,学了读书写字谁帮俺娘干活啊?”
汤和点点头笑道“你应当一有闲暇便去私塾找先生,若是无钱他不教你,你便在门外听书。待到无事时可在地上练字。须知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学不知义,只有明白了人世间的道理,才好立身为人。”